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我国轻工食品各行业协会共话发展业绩和未来目标
发布时间:2016-08-03 15:50:02    点击量:126

       回放“十二五”   食品行业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直面“十三五”   基本形成现代食品产业体系

  我国食品工业确定“十三五”目标

  规模化 智能化 集约化 绿色化

  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  刘有千

  “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支柱地位不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取得积极成效,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资源利用率不断提 高,节能减排取得成效。而同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尚存差距、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综合利用水平低、节能减排压力加大、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尚存差距、食品科技创新基础薄弱、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建设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尚不足支撑产业发展。此外,食品工业企业规模较小、层次较低,融资成本较 高而利润不高。

  “十三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环境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食品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技术标准壁垒抬头,跨国公司全球布局,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加快,都成为压力与挑战。从国内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食品工业增长预期放缓;消费需求刚性增长,食品安全要求提高;品牌消费时代来临,食品消费方式分化;节能减排要求提高。

  “十三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思路与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食品工业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创新能 力稳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实现食品工业中高速发展和迈向中高端水平。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0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6万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

  ——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达到良好操作规范(GMP)要求,大中型企业普遍达到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要求,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食品加工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食品工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0.6%,关键设备自主化率提高到65%以上。

  ——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大型食品工业企业ERP应用率达到75%,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50%。

  ——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到2020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0%。

  ——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食品装备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

  ——实施食品工业强基工程、智能化示范工程、绿色化示范工程、服务化示范工程、智慧集群建设、食品安全提升工程等。

  “十三五”期间,为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由大变强,必须发挥制度和体系优势,组织各方面力量,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行业自律、政府服务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营造有利于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国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工业

  发展成就与未来规划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理事长  齐庆中

  “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向着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已经建设起了与国际接轨的系统的标准体系和法规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共2600余种。全行业产品产量平均增长7.4%,销售额平均增长6.7%,出口额平均增长3.6%。至2014年,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主要品种的总产量达947万吨,同比增长7%左右;销售额约935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出口约3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2.8%。行业总体上仍呈现平稳发展、稳中略升的态势。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继续整合,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的各个产品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产品的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而且占有大部分的国际市场。标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共清理出现存的食品添加剂标准486项。一大批新技术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产业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如膜分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连续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和分子蒸馏等、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微胶囊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活性和芳香成分分离技术、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UHT)、高精度分析技术(高压液 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离子交换色谱、气相色谱等),以及真空冷冻干燥技术、高压食品加工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等。5年来我国有100多个有关食品添加剂和 配料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

  目前行业仍存在一些待解的问题,例如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社会发展环境还不够理想、销售模式和理念陈旧落后等。

  “十三五”期间行业发展思路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带动行业健康发展。

  从“十三五”行业将面临的发展环境看,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食品工业的增长降速已经显现,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必将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发生转变。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逐步实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也将勇于开拓探寻新的发展空间。预计“十三五”期间行业国内市场 仍将平稳增长;国际市场依然严峻,行业需努力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法规、标准的完善和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认识的提高将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主要目标:保持行业产品产量年增长率在7%左右,到“十三五”末期产品产量达到1420万吨;销售额年增长率在7%左右,“十三五”末期达到1402亿 元;出口额年增长率在3%左右,“十三五”末期达到44亿美元;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行业新增10家国内外上市公司。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建设8个年销售额在30—5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食品配料的产量所占比重增加20%;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再新 增2—3个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特色产业基地。

  重点任务: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重点发展生产传统主副食品所需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大力发展复配食品添加剂;发展具有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剂;研发和移植高新技术,推动科技创新;推进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根据原料、市场等情况进一步做好布局调整和有重点地规划布局;借鉴国外的管理经 验,理顺和完善对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管理;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监管,在行业内推广GMP、HACCP等管理方法;继续加强和完善食品添加剂相关标准 的制(修)订工作,解决包括制剂类产品在内的一批产品的生产许可问题,加快研究食品配料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引导食品添加剂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产学研联盟和集约化经营,支持行业重点项目建设和示范产业基地的建设;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科普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我国食业健康转型

  须把握三个环节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  孟素荷  

  食品领域“十三五”规划,离不开我国食品工业现状的大背景。我国食品工业已进入中速发展新常态。自1996年以来,食品工业连续19年居各工业 部门之首。我国食品工业的高速成长源于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和三个不同需求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产业环境日趋向好,创新主体在民间。未来,居民健康需求的提升与城镇化是中国食品工业成长的主要动力。

  回顾我国食品工业整体发展现状,一是我国食品工业的内部结构已逐步优化。69%的中小民营企业是支撑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发展与创新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应尊重 他们,并对同一行业不同企业间的创新积累予以有效的提炼、集成、示范,这将让食品工业的发展事半功倍。“十二五”期间,大企业总体上创新不足,主要是“跟 进式”,装备及产品创新更多集中于亟待突围的中型企业。未来食品领域创新主体在民间,在中小企业中。二是“中国食品制造”的竞争力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挫 伤,信任危机犹存。以2004年为转折点,中国食品由“出口”转为“大规模的进口”。全球任何一个食安信息都会波及中国。对食安的管控,已从国内延伸到国际。中国食品安全的水平将决定“中国食品制造”的未来。三是中国食品工业连续5年换挡降速,利润率下跌、行业失血。2015年全行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11.35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降低了3.4个百分点。首次低于中国工业经济6.1%的增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消费环境已发生深刻变革。要使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发展,有5个主要矛盾需要化解,即食品安全中的原料污染问题凸显;环保压力加大;主要产品产能过剩,食品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原料价格偏高,进口依存度加大;此外,最难以消解的是百姓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

  目前,食品安全与环保问题是决定现有食品企业竞争力及生死的两大命门。对中国食品工业的转型与价值提升而言,2015—2016年,初步显示出未来5年的 发展走向。一是绿色——安全、节能与环保;二是装备——将信息技术与机械手技术的对接,从单机到生产线;三是健康需求——食品工业总量小幅增加,但健康与 安全的附加值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关键。

  中国内地食品产业环境正日趋向好。从技术角度来看,食品安全相关技术、食品安全溯源控制与预警技术、营养安全降油、减盐技术、节能环保及减排技术被重点关注。同时,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思路与模式,日趋科学有序,对危机的处理更加从容。

  未来,我国食品工业还需深度调整——营养与健康需求加大,消费环境的深刻变化,迫使中速发展的中国食品工业进入以产业链安全与产品的营养与健康为特征的深度调整期,也将进入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显现期。

  “十三五”期间,是中国食品工业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食品工业要健康转型,需关注和把握三个重要环节。一是对中国特色传统食品的营养与健康评价,这也是原创之源;二是对主要工业食品加工过程的预警与安全控制及提升信息化水平,这关乎行业生存;三是对中国特有优势产品的基础研究,这也是我国食品产业的差异化优势所在,关乎行业发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将持续集聚起中国食品的科技和力量,加速企业和科技的对接,在传承与创新中赢得未来。

                                                                                                         来源:中国食品报